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荒诞到这种地步,已很难想象了!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哪怕你没掏钱,别人也会掏走你看不见的成本。

  因此很多我们以为自己“赚到的”,都在以另一种方式失去。

  想来各位已经有所察觉了,这几年和食品、尤其是和外卖相关的问题,越来越多。之前有人狡辩说“是因为互联网变得更发达了,才导致的各种问题不断曝光”,这您就说笑了。

  六七年前互联网不发达吗?是你发的信息出不去,还是各大社交平台针对你?如果要说互联网提供了“便利”,那么在各大可以爆料的平台数量没有新增的情况下,如今曝光问题,反而是变难了。

  可即便如此,那些食品相关内容的数量和频率,仍反其道而行,堪称触目惊心。

  这是我刚看见的新闻:商户用空调水,泡粉丝香菇。

  这样做,能省多少钱?

  只能说,少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商家还是要去干,他坏是肯定的,可同时他也在极尽一切手段的压缩成本,扩大利润。

  注意新闻里提的关键信息,该商户没有门面,只做外卖。而近期各平台争抢客源,给的优惠卷多大,有目共睹。动不动就是满25减15,甚至更多减17、减18。

  大家吃得很开心,平常15快钱一份的食品,现在七八块钱就买到了。但一个基本常识就是:商家不是来做慈善的,他一定奔着赚钱而来,他一定要有利润。如果顾客没有提供这份利润,他们就会对食材、配料下手。

  别觉得冷凝管里的水,看上去也比较清澈,所以不算多大点事。

  首先冷凝水的管道常年不会得到冲洗,一定会滋生霉菌、细菌;其次水在积累过程中还包括灰尘、颗粒、重金属微粒。而这些东西,都可以跟着食材入锅,进入到顾客的身体里。

  这次曝出来的“空调水泡菜”在一定程度上继续刷新着下限,可接二连三出现的同类问题,则在提醒我们这是一种趋势:省出来的不一定都是好的,而靠“卷”赢到的,则一定不是赚了。

  同样是这两天的新闻:一女子通过外卖平台点麻辣烫,点完原价26.5元,用了送的券,只需要付8.9元。可等餐送到手里,她傻眼了:这分量未免也太过精致。

  什么叫“一筷子的量”,这便是。

  网友表示,就算实际只付了8.9元,可8.9元也不止这个量吧?

  那你就错了,门面、水、电要钱吧,配料要钱吧,打包盒要钱吧,骑手送餐要钱吧,商家要赚钱吧,一平摊下来,这就是8.9元的量。

  当然,量少到这种程度,是少数,我也没见过。但那些认为“我买的分量还不错”的网友或许不知道,在其他你看不见的层面,同样支付者相同的代价。

  比如上面没有门面专做外卖的店,虽然给了你足够的分量,但他们省去了房租,泡菜用空调水,你还指不定他们烧菜用的什么水,以及油……利润就从其他地方省出来了。

  你省,他也省。

  其实两个多星期前有一家媒体的记者已经调查暗访过这种现象,【“这是新鲜的,您放心吃。”河北廊坊某烤串店老板张先生指了指桌上色泽鲜亮的现成烤串,接着又掂了掂手中的冷冻串说,“这些是外卖用的,不一样。”】

  而厨师更是直言:“外卖分量比堂食少20%至30%是行规”

  因此,惊奇吗?一点也不。只是长久以来,很多朋友都更愿意自欺欺人,麻痹自己。平台亏本养用户,商家亏本养顾客……你当平台和商家傻,不知道大部分用户都只是想着薅羊毛的吗?

  这年头,有几个人手机上只有一个外卖APP,有多少人不是哪个APP便宜用哪个,这又要怎么留住顾客。难道你用美团买了一顿饭,就会把淘宝卸载吗?

  商家和平台深知这一点,你以为他们是事出无奈,实际上他们只不过是将计就计。谁自欺欺人,谁就被当成羊。菜市场45块钱一只的鸡,商家烤熟了卖给你,用掉优惠卷,只要15块……

  这个时代已经发展到我们正常人看不懂的地步,不干那行,很难弄清楚行业里面全部的猫腻。但时刻记住一句话:如果有免费的午餐,那凭什么会轮到我们呢?除非它本身并不“免费”,代价我们早已暗中支付。

  最后,用美国那位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一句话作为总结,也劝大家少被眼前那种优惠迷惑吧:低价的甜蜜转瞬即逝,劣质的苦涩将经久难忘。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