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活见鬼

作者:莫易 发布时间:2025-02-18 13:21:47 来源:红旗文选 字体:   |    |  

  看过电影《铁道游击队》的网友应该记得,抗日战争时期,在津浦铁路山东沿线驰骋着一支神勇的游击队。他们“扒火车”、“起道钉”、“截铁路”、"撬轨道‘’、“炸桥梁”,破坏鬼子交通线,缴获了大量药品、武器弹药和稀缺物资送给了八路军和新四军,为抗战做出了杰出贡献。

  了解现代史的网友应该记得,国民党反动派溃败撤离时,在大陆布置了大量军统特务。建国初期,国民党潜伏下来的特务到处进行暗杀、爆炸、纵火、投毒等破坏新中国建设的活动,严重威胁了社会秩序和人民安全。

  之所以举这两件例子,是因为里面都有“破坏”一词。

  在汉语言文学中,"破坏"一词往往带有贬义色彩。但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也会彰显出褒义色彩。

  比如,在我们看来,铁道游击队破坏日本鬼子的交通线,是正义之举,"破坏“一词明显带有褒义色彩。但对日本人来说,铁道游击队破坏他们的交通线,是反动之举,"破坏"一词就变成贬义色彩了。

  同理,国民党特务破坏新中国建设,对我们来说,是反动之举,"破坏“一词是贬义,但对妄想反攻大陆的国民党来说,是正义之举,“破坏“一词是褒义。

  就是说,站在不同的立场,“破坏"一词的感情色彩完全相反。

  但要是站在同一个立场,对破坏者与被破坏对象的看法,就必然有一正一邪,或者说一对一错、一好一坏。

  同样拿上面两个例子来说,在我们看来,铁道游击队是正、是对、是好,日本鬼子是邪、是错、是坏;国民党特务是邪、是错、是坏,新中国建设是正、是对、是好。

  可以说,站在同一立场,破坏者与被破坏对象不可能都是正、对、好的,也不可能都是邪、错、坏的。

  如果谁在文字表述中出现这种现象,那不是自相矛盾,就是活见鬼了。

  然而,历史上还真有这种自相矛盾活见鬼的事。

  相信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已经明事理的网友都还记得,他们宣布了李进等人的十大罪行,其中有一条是:破坏那场运动。

  然后,没过几个月,他们又宣布,毛主席的那场运动是错误的。

  大家细细想一想,再回味回味,咀嚼咀嚼,是不是自相矛盾,活见鬼了?!

  ​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