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青春

关于农村学生抑郁检出率增高及其背后问题所引发的思考

  今年5月份,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了《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3~2024)》。其中,有一个发现尤为引人注意,就是农村学生抑郁风险检出率高于以往我国青少年抑郁风险检出率。相比城市青少年,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竟然更加突出,这只怕与大部分人平时的感受差距较大,普遍认为城市的生活节奏快,学业负担重,学生的精神压力会比乡村学生的大,抑郁风险更高,新闻媒体也多是报道城镇学生的抑郁问题,较少听闻乡村学生的抑郁问题,但经此调查却发现,事实与我们的想象完全相反。

  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个人是比较有发言权的。因为笔者从小在农村长大,曾是留守儿童们当中的一员。在农村,有许多家庭都是以隔代亲属为单位组成的,其中大多数留守儿童的情况多与我相似,或父母离异,或外出打工无力顾及,或可能各种其他原因。总之,在那时我的记忆里,有不少与我遭遇类似的懵懂孩童们被留了下来。当然,也有一些父母们在家勤恳务农做工,或在就近的县镇上做一些小本生意,以养活全家老小。可是这些父母往往在生活中对子女也可以说是无暇多顾,只能放养。所以,大部分农村子弟的人生命运有着近乎相同的轨迹。

  仅以我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所见所闻的实际事例来举,大体分为这么几类。

  一,读书。拼命努力地读书,以求得某些人口中那改变命运的人生机会,即高考,然后再由父母供着上完大学,再继续考研直到读完博士最好。正是现在有些人说的关关难过关关过之最真实写照。可是,走完这条漫漫征途对于绝大部分农村出生的孩子来说是困难的。首先,农村的基础教育可以说是已经被完完全全地摧毁了,连笔者之前上过的一所镇上的中心小学也是荒废许久,那里的过去和未来恐怕是无人会问津了。可是要知道,在毛主席时代,可是基本上村村都有小学或学堂的,有了教育系统的支持,就有了教师的到来,有了教师的到来,就有了知识分子与当地工农兵群众的结合,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知识分子劳动化,劳动群众知识化的这一文化革命目标。可是,过去种种,现在早已不复踪影。其次,今天对于广大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的分配较少,倾斜不足。北京某著名附小或附中的孩子可以被学校在寒暑假组织去农村孩子可能这辈子都无法踏足的地方研学交流,他们的父母可以提前预知教育政策动向及各校招生新规等等由于社会资源倾斜所带来的种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与好处,而所谓教育的公平性在此刻是有还是无就仅仅只是看教育专家和知识精英们想怎么说、怎么写、怎么骗。通过这些,不难看出,教育资源的分配,其实质上就是社会财富分配的结果而已。在社会对于财富的分配层面,是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而在社会的教育体系内,其中本质也仍不过是如此而已。最后,也就是第三点,是农村目前的教育导向问题。事实上我们根本就没有针对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方针,所以也导致了我们一开始对于读书的目的就十分模糊不清,所以有些人干脆就辍学不读了,有些人则是一直读到了顶,但大多数孩子只是在照做,而当他们真正开始思考一个为什么的时候,其实已经是在不知道多少年后的一个不知名的午后了。可是,我们实在不应该忽视农村的人口基数和教育问题,这里举一个例子,我们现在都认为,农村空虚、城市人口不断增多是我们不断推行城市化的结果,可是这其实是并不准确也不符合真实情况的,那么真实的城乡人口分布比例是怎么样的,其实仍然是农村人口多于城市人口,只不过农村人口被迫来到了城市务工,如果干得好,当然是留下来,然后把孩子接过来读书,最好是父母也能接来养老。但是如果干得不好,那就得另说了。那么我们其实能够看到在一些重大节庆活动时,尤其是在每年春节之时,那时才是城乡人口分布的最真实情况。所以我们应该想一想,在若干年后,难道也要继续像今天一样把村子几乎完全破坏后,把中国人口中占大多数的农村人口往城市里逼吗?难道还要继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吗?让他们去习惯某些人口中的现代化进程中免不了产生的阵痛吗?前三十年如田园诗般的生活,在如今看来,简直如同三千年一样久远。当然,我不是在幻想那个时代无论何事何物都尽善尽美,而是想告诉一些人,一些东西总归来说是可以对比的,尤其是在经历了一段不长也不短的历史时期以后,我们对于这个问题更要有一个思考,就比如主席时代的教育纲领一样,对于为哪个阶级培养人的问题十分明确,而对于应该怎样去为这个阶级培养人,以什么样的方式培养人更是十分明确。就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开篇写的那样,共产党人没有丝毫要去隐瞒他们的目的的意图,现在就是共产党人公开来宣布自己的方针和纲领的时候了。而主席时代教育方针就很好地体现了这句话,因为工农兵才是共产党的命根子,不仅仅是执政基础,而且是其合法性的唯一来源。而现在,工农兵的地位完全相反,成了打工的和看门的,而曾经就已经打上引号的某些个“人民公仆”们也成了99%人民大众最深刻的苦难根源,同时,学钱权的结合也如五指山般压得孙猴子们喘不过气来,社会上的许多人只能是敢怒不敢言的。但好在中国还有一支毛派力量,那么这个铁笼子也就算是还有了被重新打开的希望。

  二,辍学打工。在我的小学或者一部分初中同学中,如上说的,他们是没有办法走完第一条路的,现实也不允许他们走完,故“聪明”如制度设计者们,当然是要为他们“开辟”另一条“有关幸福是属于奋斗者”的人生道路的,而且,毋庸置疑的是,要恳求并在事后感谢肯为而且能够为广大劳动力们提供“多方向就业渠道”和“工作机会”的企业主们的。毕竟其中的大多数人还是吏,而不是官,所以也只能是心甘情愿地当店小二了。所以,无论究竟是中国人开的店还是外国人开的店,能够提供就业岗位就是开得好,无论这个公司的“原始资金”是怎么来的,是招商融资也好,是竞标也好,是靠骗、靠偷靠抢来的也好,那些当然都是不管的。总之,黑猫白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是没必要去想市场从根子上来说是猫还是老虎之事的,且不论猫是否好摆弄,可老虎却是一向要吃人的。

  第三部分当然是有其他种种情况的,但总归从整个世俗文化体系的评价上来说可能是远不如上面两条读书或打工之路的,他们会在茶余饭后成为笑点或谈资并用于充当教育后代的反面教员。那么他(她)们又能去干些什么呢,很简单,就是混嘛。比如可以一起去偷偷车坐坐牢,破坏一下“社会秩序的和谐与稳定”,或者到奶茶店的门口,手机店的门口吸食一下打火机中的丁烷燃气,或者十五六岁就生个三胎之后弃子远走,独自留下老父老母与幼子在风中凌乱。其中也会有少部分在父母、家族长辈的长期教育之下,会“改邪归正”,“重回正途”,过个“安稳日子”。

  文章的最后,我又要回到开头了,农村学生的抑郁风险检出率要高于以往我国青少年抑郁风险检出率。那只能说明,心理问题的根本不是在于农村学生本身有什么问题。就如我上文说的,这种社会现象,其背后是有制度性根源存在的,是由某些人一手操纵的。当然,现在一些人身上确实有些问题,但这些问题与今天的社会问题和1%要灭绝全人类比起来,简直可以说是不值一提。而且这些不值一提的问题中的大多数,本就只是可以被某些人拿来利用和放大,以用于激化底层矛盾的工具而已。而我们与利用矛盾不断制造对立者之间的不可调和的、但在今天又以似隐似现这一状态为表现的阶级矛盾,才是最根本的矛盾,是你死我活的矛盾。那么,能否解决现在所有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能否解决掉这一根本矛盾,并带领人民去走出一条真正属于99%人民大众的大众民主道路,去开启一个属于人民大众的政治文明时代。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