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保尔?——不,是这个时代在接受审判!
我们的时代,究竟怎么了?
我们的文化,究竟烂到了何种地步?
当一个在脱口秀舞台上搔首弄姿的女演员,可以轻蔑地、把保尔·柯察金——这个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无产阶级英雄史诗的战士——当作一个笑料来调侃时;
当一些所谓的“网络新人类”,用他们那套从资本主义的垃圾堆里学来的、肮脏的“饭圈”黑话,把保尔·柯察金,定性为一个“一无所有”的“渣男”时;
当他们看到“向党坦白”的“表白”二字,就只能联想到男欢女爱,甚至把他与同志、与兄长之间那种钢铁般的革命情谊,歪曲成庸俗下流的“同性恋”、“兄弟CP”时……
我,作为一个尚存一丝革命血性的中国人,除了愤怒,只剩下悲哀!
愤怒于这些宵小之徒的无耻!
悲哀于我们这个时代精神上、思想上、道德上的、雪崩式的溃败!
这些人,究竟怎么了?
不。
我们不应再问他们怎么了。
我们应该问:我们这个时代,怎么了?
是什么样的土壤,才能长出如此恶臭、如此反动的毒草?
今天,我们审判的,绝不是保尔·柯察金。
今天,站在这座历史的审判席上,接受审判的,恰恰是这个正在嘲笑和污蔑他的、病入膏肓的、可悲的时代!
01
保尔是谁?——他是一块“钢”,而非一块“肉”
在对那些污蔑者进行批判之前,我们有必要,为那些早已被消费主义和娱乐至死所麻痹的年轻一代,重新介绍一下:
保尔·柯察金,究竟是谁?
他,不是今天那些在屏幕上涂脂抹粉、卖弄人设的“偶像”。
他,不是那些在金融世界里追逐数字、信奉“金钱万能”的“精英”。
他,更不是那些在情爱游戏中打转、把个人得失看得比天还大的“都市男女”。
他,是一个战士!
一个在十月革命的炮火中诞生,在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残酷内战中成长,最终在和平建设时期,与自身毁灭性的伤病进行着殊死搏斗的、最纯粹的、最坚定的布尔什维克战士!
要理解他的一切,只需要读懂他一生所践行的那段独白: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就是保尔这个人物的“总纲”!
这,就是解读他一切行为的唯一“秘钥”!
他为什么要告别初恋情人冬妮娅?因为冬妮娅,作为一个林务官的女儿,无法理解并最终选择了背离他所投身的阶级解放事业。
他为什么在身体近乎瘫痪的情况下,还要去修筑铁路?因为那是革命的需要,是党的召唤。
他为什么在双目失明、卧病在床之后,没有消沉,反而拿起了笔,开始写作?因为他要用最后一种方式,继续为他的阶级、为他的党、为他的事业而战斗!
他的一生,就是一块铁。一块在革命的烈火与冰水中,反复淬炼,最终百折不挠的、坚硬的、闪耀着理想光芒的“钢”!
而今天那些污蔑他的人,是什么?
他们是一块块在消费主义的温水里,被煮得松垮、腐烂、散发着利己主义恶臭的“肉”!
用“肉”的逻辑,去理解“钢”的坚硬。
用“肉”的欲望,去揣度“钢”的纯粹。
这,不是评价。
这是亵渎!
他们看到的,是“情爱”。
他追求的,是“解放”!
他们斤斤计较于个人的“得失”,
他早已将整个生命,
献给了整个阶级!
02
“渣男”的诽谤——资产阶级“情爱观”的恶臭
那些人攻击保尔,最集中的一点,就是说他抛弃了冬妮娅,是个“渣男”。
这个罪名,极其恶毒,也极其典型。
它典型地暴露了,在今天的资本主义文化氛围下,“爱情”这个词,已经被腐蚀、被扭曲到了何种地步。
在今天的文化里,“爱情”是什么?
它是一种私有财产。你,是“我的”。我,是“你的”。我们必须互相占有,互相满足。
它是一种消费品。情人节的玫瑰,纪念日的礼物,社交媒体上的秀恩爱,都是这场消费大戏的必要环节。
它是一种个人情感的避难所。是两个原子化的、在冷酷的资本主义社会里找不到意义的灵魂,抱在一起,互相舔舐伤口,构筑一个与世隔绝的“二人世界”。
这种“爱情”,是自私的,是狭隘的,是与宏大的社会历史进程相对立的。
在这种价值观的审视下,一个“好男人”,就必须把他的伴侣,当作他个人世界的中心。必须对她随叫随到,必须满足她的一切情感和物质需求。
而保尔,犯了他们的大忌。
保尔的爱,不是私有的,而是阶级的!
他爱冬妮娅吗?
爱。
但他更爱那个饱受苦难、正在为解放而战的无产阶级!
当这两种爱,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时,他必须做出选择。
他选择了后者。
他选择了与自己的阶级站在一起。
对于一个革命者来说,这是天经地义的、唯一的、正确的选择!
而对于那些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男男女女来说,这,就是“罪大恶极”!
就是“为了所谓虚无缥缈的理想,而伤害了一个具体的人”!
你看,他们的逻辑,是多么的虚伪!
他们可以容忍一个男人,为了金钱、为了事业、为了权力而抛弃伴侣,甚至会称赞其为“有上进心”。
但他们绝对无法容忍,一个男人,为了一个阶级的解放,这样一个崇高的事业,而选择与一个不能跟自己同路的人,分道扬镳!
他们的“爱”,
是在私人的小花园里,修剪玫瑰。
他的“爱”,
是在革命的暴风雨中,并肩前进!
他们的所谓“爱情神圣”,不过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和财产观念,在两性关系上的投影罢了!
03
“一无所有”的嘲笑——资本逻辑下的“价值”审判
“那本书叫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男的真的一无所有。”
那个脱口秀女演员的这句“俏皮话”,比任何长篇大论,都更赤裸裸地,暴露了我们这个时代,价值体系的彻底崩溃。
在今天的社会里,一个人的“价值”,是如何被衡量的?
唯一的标准,就是资本。
你有多少钱?你开什么车?你住什么房子?你拥有多少可供消费的商品?
这,就是你这个人的全部“价值”。
在这套冷冰冰的、非人化的资本逻辑审判下:
保尔·柯察金,确实“一无所有”。
他没有财产,没有豪宅,甚至连健康的身体都没有。
所以,他,就是一个“失败者”,一个“笑话”。
而那些脑满肠肥的资本家,那些日进斗金的娱乐明星,那些巧取豪夺的金融寡头,他们,才是“成功人士”,才是这个时代的“价值”典范。
这,就是马克思所深刻揭示的“商品拜物教”。
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所取代。
人,不再是人。
人,变成了他所拥有的商品的标价签。
他的灵魂、他的意志、他的品德、他的理想,都变得一文不值。
他们用金钱,来衡量人的价值。
所以他们看不到,
有一种财富,叫做“信仰”。
有一种价值,叫做“牺牲”。
有一种成功,叫做“为人民服务”!
保尔“一无所有”吗?
不!他拥有一切!
他拥有一个革命者最坚强的意志,
他拥有一个布尔什维克最纯粹的灵魂,
他拥有千百万同志最真挚的敬爱,
他拥有一个永载史册、光芒万丈的名字!
他的精神财富,足以让全世界所有的亿万富翁,在他面前,都显得像一个可怜的、贫瘠的乞丐!
嘲笑保尔“一无所有”的人,恰恰证明了,他们自己,除了钱和物之外,已经一无所有了。
04
“21世纪的冬妮娅”——小布尔乔亚的最终背叛
那些攻击保尔的人,是什么人?
他们,就是“21世纪的冬妮娅”。
甚至,他们连冬妮娅都不如!
书中的冬妮娅,作为一个林务官的女儿,一个典型的、善良但软弱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她,至少,曾经被那个朝气蓬勃的、充满了反抗精神的工人保尔,所深深吸引。
她,至少,曾经有过爱上一个“人”、而不是爱上他的阶级地位的勇气。
她的悲剧,在于她的阶级局限性。
她爱那个作为个体的保尔,但她无法理解、更无法投身于保尔所代表的那个伟大的、需要艰苦奋斗和牺牲的阶级事业。
最终,她选择了退却,选择了一个符合她阶级利益的、安逸的生活。
她,是一个同情革命、但最终背叛了革命的悲剧人物。
而今天,那些嘲笑保尔的“新冬妮娅”们呢?
他们,连那份最初的勇气,都丧失殆尽了!
他们,根本就不会爱上一个作为工人的保尔。
在他们的眼中,保尔,是“底层”,是“穷人”,是没有“价值”的。
他们会像那个女演员一样,嘲笑他“一无所有”。
他们会像那些网络喷子一样,叫嚣着“保尔配不上冬妮娅”,因为冬妮娅,是“小姐”,而保尔,只是一个“臭工人”。
这是赤裸裸的、毫不掩饰的、深入骨髓的阶级歧视!
冬妮娅,还曾爱过一个“人”。
而他们,
只爱“人”上人。
只爱那些能为他们提供物质享受和虚荣满足的“成功人士”。
他们的屁股,
已经彻底坐到了人民的对立面。
他们的言论,不是什么“恋爱观”的讨论。
这是政治上的“站队”!
这是今天的小资产阶级,在经历了一番摇摆和幻想之后,最终,向着大资产阶级,所递上的一份最卑微、最无耻的“投名状”!
05
“嗑CP”与“同性恋”——用犬儒消解崇高的末世狂欢
当一种文化,开始丧失创造崇高、理解崇高的能力时,它就必然会用最庸俗、最下流的方式,去解构和亵渎一切崇高。
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病症。
当他们,把保尔与朱赫来、与自己的哥哥阿尔焦姆之间,那种在共同的战斗和考验中,建立起来的、比血缘更亲、比钢铁更硬的“同志情”、“阶级情”,歪曲为插科打诨的“CP”、甚至肮脏的“同性恋”时;
当他们,把一个革命者在组织面前,剖析自己思想、表达自己决心的“向党坦白”,理解为男欢女爱的“表白”时……
这,已经不仅仅是无知了。
这,是一种文化上的、精神上的彻底阳痿!
在一个丧失了宏大叙事、丧失了革命理想的时代,一切的意义,都被抽空了。
剩下的,只有娱乐,只有消费,只有赤裸裸的、动物性的欲望。
一切历史,都可以被戏说。
一切英雄,都可以被调侃。
一切崇高的情感,都必须被拉到裤裆以下,用庸俗的性关系去进行解读,他们才能理解,才能感到“安全”。
他们无法理解“同志”。
所以他们只能想象“同性恋”。
他们无法理解“阶级情”,
所以他们只能炮制“兄弟情”。
为什么?
因为,如果承认了那种超越了个人私利的、为了一个共同的伟大目标而凝聚起来的“同志情”是真实存在的,那就等于承认了,他们自己这种原子化的、犬儒的、只知“嗑CP”的人生,是何等的渺小和可悲。
他们必须把一切都拉到和他们一样低下的水平线上,他们才能获得心理上的安宁。
这,是一种末世的狂欢。
是通过亵渎神圣,来掩盖自己内心空虚的、懦弱的、绝望的狂欢。
06
怎么办?——在敌人的坟场上,重建我们的圣殿
面对如此猖獗的进攻,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
愤怒,是必要的。但仅仅愤怒,是不够的。
那个网友说得好,充满了革命的义愤:“以前这种人是要派去西伯利亚挖土豆的或者挂路灯的”。
这种愤怒,我们完全理解。
但是,一个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必须把这种愤怒,转化为科学的、自觉的阶级斗争。
我们要明白,仅仅从肉体上消灭几个、甚至几百个这样的“公知汉奸”,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因为,只要那个能够产生他们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土壤还在,他们就会像雨后的毒蘑菇一样,一茬一茬地冒出来。
所以,我们的任务,不是简单地把几个人“挂路灯”。
我们的任务,是一场更深刻、更艰巨的文化思想革命!
第一,必须进行最彻底的批判!
我们要拿起马列毛主义的理论武器,把这套腐朽、反动的世界观,批深、批透!要让广大的人民群众,特别是年轻人,看清楚,这种思想的阶级根源和巨大危害。
第二,必须重建我们自己的英雄叙事!
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批判。批判,是为了建设。我们必须理直气壮地、大张旗鼓地,重新讲述保尔的故事,重新讲述雷锋、董存瑞、黄继光……我们所有革命英雄的故事!要让他们的形象,重新占领我们的课堂、我们的银幕、我们的网络空间!
第三,必须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的无产阶级文艺!
我们不仅要纪念过去的英雄,我们更要用我们的笔,我们的镜头,去发现和塑造,我们今天这个时代里,正在涌现的、具有保尔精神的新的英雄!
挂上路灯的,不应是几个人。
而应是他们所代表的、
那种腐朽的、个人的、反动的、消费主义的、犬儒的资产阶级世界观!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埋葬了他们这套思想的坟场之上,
一砖一瓦地,
重新建立起我们无产阶级的、金碧辉煌的、神圣的英雄殿堂!
跋
不要再问“我们的时代怎么了”。
这个时代,就是处在这样一个激烈的、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之中。
思想的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必然会去占领。
保尔·柯察金,不是一个过时的文学人物。
他是一面镜子。
他是一座丰碑。
他更是一把标尺。
用他这把尺子,一量,我们就能看清,我们这个时代,究竟是进步了,还是堕落了。
我们就能看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究竟是他的同志,还是他的敌人——那个“21世纪的冬妮娅”。
那炉火,还未熄灭。
那钢铁,还需淬炼。
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的伟大事业,还远未完成。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不是更多巧舌如簧的戏子和自作聪明的犬儒。
我们需要的,是千千万万个,新的保尔·柯察金!
---{全文完}---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