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倘若发展迷失方向,越发展人民群众越艰难!

  导读:"十六万云锦袈裟裹着贪婪,三亿年收入背后是崩塌的信仰。从禅宗祖庭到商业帝国,释永信案撕开资本与信仰的荒诞共生。当少林寺成为上市公司,当慈善沦为名校敲门砖,我们追问:发展究竟为了谁?"

  一袭价值十六万的云锦袈裟包裹着扭曲的灵魂,三亿元年收入的“佛门帝国”背后,矗立着坍塌的信仰。2025年7月,少林寺方丈释永信那间雕梁画栋的方丈院被铁皮围挡封死,门口贴着刺眼的“禁止入内”标语。安保森严如同重罪现场,压抑气氛笼罩着这座曾经的“少林宫殿”。

  几乎同时,中国佛教协会发布声明:释永信因涉嫌刑事犯罪和严重违犯佛教戒律,戒牒被正式注销——这意味着他三十多年的僧人身份被彻底剥夺。这位曾将少林寺从破败古刹发展为年收入超三亿元、掌控十八家企业的“佛门CEO”,最终因“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挪用侵占寺院资产”而跌落莲台。

  信仰的崩塌,从佛门领袖到刑事嫌犯。释永信案如同一面照妖镜,映照出信仰迷失后的深渊。2025年7月27日,少林寺管理处的通报如惊雷炸响:方丈释永信涉嫌挪用侵占寺院资金,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官方首次以“刑事犯罪”为其行为定性,撕破了这位高僧大德的庄严法相。

  十年前,“释正义”实名举报释永信与尼僧释延洁育有私生女韩某恩,附有公安系统截图和出生证明。当时少林寺紧急报案称“恶意诽谤”,释永信以“不辩解脱”搪塞。其母胡昌荣坚称儿子“无妻女”,将韩某恩称为养女。

  2017年调查组以“证据不足”了结此事,甚至指认出生证系伪造。如今真相大白:当年的“谣言”竟是残酷的现实。知情者透露,其情妇网络涉及至少7人,子女数量惊人。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释永信曾反复强调“和尚不准谈恋爱结婚”,自己却深陷情欲漩涡。当调查人员进入他配有私人电梯的豪华住所时,那金碧辉煌的装修与“四大皆空”的教义形成荒诞的对比。

  他身披价值十六万元的云锦袈裟,自称月薪仅七百元,却掌控着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少林寺年门票收入约三亿元,其中30%归属寺院,通过“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释永信曾持股80%掌控少林品牌。

  这个“佛门CEO”主导了706项全球商标注册、60余个海外文化中心及地产投资。2022年,少林寺关联公司更以4.52亿巨资竞得郑州商业用地,引发“僧人炒房”的舆论风暴。

  商业化的佛门,从禅宗祖庭到商业帝国。释永信曾被视为少林寺中兴的功臣。他带领少林寺从一座破败古刹转型为全球知名的“功夫圣地”,打造“功夫演艺”品牌,率领“少林武僧团”全球巡演。在他的运作下,少林寺产业如藤蔓般延伸至酒店、餐饮、房地产、药品,甚至涉足五星级禅意酒店。

  当少林寺在2015年以17.6亿巨资购下澳洲土地时,宗教的神圣性与资本的扩张欲已难分彼此。

  这种商业化的代价是信仰的异化。中国佛教协会在声明中痛陈释永信的行为“败坏佛教教风,侵蚀宗教健康肌体”,更指出其行径“葬送个人法身慧命”——终结了宗教修行的根本。

  协会坦承佛教界存在戒律松弛、监管漏洞:寺院财务不透明、权力过度集中,部分教职人员“追名逐利、不畏因果”,彻底丧失操守。

  少林寺官网迅速清除了所有关于释永信的内容,连1999年所立“功德碑”上的名字也被匆忙遮盖。从“功臣”到“罪人”,从“方丈大佬”到“普通百姓”,少林寺上演了一出残酷的“断尾求生”。

  迷失的财富,从首富神话到崩塌残局。当财富失去道德坐标,繁荣便成为崩塌的前奏。许家印的香港山顶豪宅违建案,恰在释永信丑闻爆发同期被勒令整改。香港屋宇署调查发现,其布力径豪宅的地下低层被大规模违法改建和扩建,僭建面积超过6000平方呎。

  更令人咋舌的是违建手法:建筑商在施工时挖开“回填区”用于作业,完工后需按图则回填。而许家印的豪宅竟重新非法挖开此区域,将其改造为僭建的地牢空间。

  这种对规则的无视与其商业帝国的崩塌如出一辙。恒大集团因经营不善、盲目扩张导致严重债务危机,总负债高达近2万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负债最重房企。

  2024年初,香港高等法院因恒大债务重组无实质进展,正式对其颁布清盘令。许家印在布力径的豪宅均已被债权人接管或抵押,其中B座大宅以约4.7亿港元售出,成交价较一年前估值大跌近半。

  从普通员工到中国首富,再到负债累累的“首负”,许家印的人生轨迹映照着资本的无常。2017年,他以2900亿元人民币身家登顶中国首富;仅七年后,恒大帝国便土崩瓦解。

  伪善面纱,从慈善外衣到精妙算计。当财富积累蒙上道德阴影,慈善往往成为最后的遮羞布。2014年,潘石屹通过基金会向哈佛大学豪捐1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9300万元),随后又向耶鲁大学捐出1000万美元,总计达6亿人民币。

  他宣称捐款旨在“资助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中国学生,帮助他们进入世界顶级学府”。讽刺的是,能进哈佛的中国学生多为学霸或家境殷实者,真正贫困的学生连SAT考试的辅导班都上不起。

  更具戏剧性的是,潘石屹的两个儿子随后分别被哈佛和耶鲁录取。当2025年美国国土安全部突然剥夺哈佛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时,潘石屹的慈善面具被彻底撕碎。

  根据哈佛大学捐赠协议,其设立的“SOHO中国助学金”只能资助在哈佛的中国本科生。随着哈佛无法接收国际生,这笔钱或被冻结,或被转用于资助美国本土学生——与潘石屹承诺的“帮助中国贫困生”初衷背道而驰。

  更精妙的是,潘石屹为避免税务问题选择将捐款分十年支付。当政策突变,他理论上可申请终止捐赠,但是哈佛很可能以法律条款拒绝。这笔曾被视为“慈善”的巨款,最终可能沦为一场代价高昂的“敲门砖”投资。

  资本迷途,从商业传奇到众矢之的。当资本超越商业伦理,为富不仁,巧取豪夺,损害国家利益,企业家便成众矢之的。2025年3月,长江和记实业宣布向贝莱德-TiL财团出售旗下和记港口集团非中国资产,其中包括巴拿马港口公司90%的股权。此次交易涉及全球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总企业价值高达22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57亿元)。

  巴拿马运河作为全球航运的重要通道,中国是其第二大客户。李嘉诚将关键港口出售给美国,引发商务部专家白明强烈批评:“巴拿马港口关系到中国的全球商业安全”。用“在商言商”作为挡箭牌,引起许多人的反感。

  这并非李嘉诚首次陷入争议。他大规模撤资中国转向英国,投资电力、天然气、港口等基础设施,一度控制英国近25%的电力市场、30%的天然气市场和7%的饮用水市场。此种行为被批“只顾个人利益,不顾国家发展”。

  更引发民愤的是囤地行为。在广州黄埔区,李嘉诚1995年拿下一地块,直到2020年才全部售卖完毕,囤地长达25年;在上海,也有地块被囤15年之久。这些被闲置的土地资源造成极大浪费,减少市场房屋供应量,推高房价。

  流失根基,从全民资产到私人帝国。当公有资产在改制迷雾中流失,社会公平的基石便遭侵蚀。联想控股虽在2021年声明称“2009年转让29%股权合法依规”,强调“历次中央巡视和国家审计署审计均未对此提出过任何异议”,但公众疑虑从未消散。

  声明透露关键信息:2009年,中科院控股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联想控股29%股权。经专业机构认定,联想控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账面值为77.2亿元,评估值为92.6亿元。

  最终交易使联想控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溢价至95亿元,对应29%股权交易价格为27.55亿元。

  公众质疑的核心在于:国有资产是否被严重低估?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内幕交易?为何一个由中科院计算所11名科研人员创办、依靠国家资源发展的企业,最终成为少数人的财富帝国?

  释永信挪用少林寺香火钱投资地产、许家印利用高杠杆扩张、潘石屹国内套现海外捐款、李嘉诚囤地牟取暴利——这些案例背后都隐藏着同一逻辑:将全民积累的财富转化为私人资本。

  迷失方向的发展,必然是背离人民福祉。倘若发展迷失方向,越发展,人民群众越艰难!释永信案揭露的不仅是个人堕落,更是信仰被资本异化的悲剧。中国佛教协会在声明中援引《佛遗教经》强调:“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持戒为佛教徒修行根基。

  若僧众破根本戒(如淫欲戒),将导致佛教整体腐化,最终“引起社会唾弃”。这一警示超越宗教范畴,直指发展本质:当物质繁荣以道德沦丧为代价,发展便成为无根浮萍。

  释永信、许家印、潘石屹、李嘉诚们的故事构成了一部中国式资本异化的警示录。从挪用香火钱的方丈到掏空银行的房企巨头,从“慈善捐赠”的富豪到“在商言商”的港口出售者,他们在创造财富神话的同时,也在侵蚀社会信任的根基。

  当少林寺成为年收入三亿元的“上市公司”,当恒大楼盘成为掏空六个钱包的金融产品,当哈佛捐款变为子女入学世界名校的敲门砖,当港口出售威胁国家商业安全——我们不得不追问:发展究竟为了什么?为了谁?

  少林寺山门前,新方丈印乐法师合十而立。远处,工人正在拆除释永信时代竖起的巨型商业广告牌。山风拂过古柏,仿佛低语着千年古刹的沧桑。

  许家印被接管的香港豪宅外,工程队已开始拆除那6000平方呎的僭建地牢。铁锤敲击声中,曾经的金碧辉煌化为瓦砾。

  倘若发展迷失方向,越发展,人民群众越艰难!当财富与道德背道而驰,当资本与信仰彻底决裂,再炫目的商业帝国终将成为一片需要艰难重建的废墟。唯有让发展回归人民大众的价值,让财富扎根道德的土壤,我们才能在瓦砾之上,重建属于每个普通人的尊严与希望。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