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今信息社会以及未来的智能社会中,什么样的经济是符合人类发展的?笔者从人民大众的视角出发,跳出知识精英的条条框框,对计划经济进行一定深度的探索与研究,如有不到之处希望各位同志能够批评指正。(本文约3万字,陆续发表)
用市场经济的眼光去看待计划经济,那么就必然会发现很多反常识的神奇现象,而第五个神奇现象就是:贪污腐败没有踪影,强取豪夺或巧取豪夺更是销声匿迹!
计划经济里很少有贪污腐败,如果有贪污腐败,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为自家人或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人谋私利,这就需要无产阶级的政治介入,这里我们只讨论经济范畴里的内容。在计划经济中,所有物资都是直接调拨的,所有服务都是具有普惠性的为人民服务,只要不存在特供、特享的情况(尤其是官僚),贪污腐败就没有生存的空间。
因为所有物资都是直接调拨,所以各个经济组织都接触不到钱,负责人想贪污也没有办法。他就是想把组织的物资盗窃出去卖了,可是卖给谁?谁买?全国东西都属于人民的,都是直接调拨的,一分钱都不值,他想卖也卖不出去。假设轮胎厂厂长偷了一卡车轮胎到汽车厂去卖,汽车厂买他的吗?汽车厂说:嗯....?我们的轮胎都是不要钱的,你居然要卖给我们,你是穿越过来的吧?有多远你就待多远,赶紧地!因为没有竞争,所以也没有向政府官员行贿的。
因为所有服务都是普惠性的大众服务,“工资”由国家直接发放且只用于个人的生活消费,个人生活的实际消费水平纳入大数据监管,不足的补贴,超出的削减,优先保障大部分人的合理消费。另外,就业、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全是免费的且会定期进行优化提升,所以各项服务的环节都接触不到钱,负责人想腐败也没有办法。因为没有奴仆,所以没有人提供丧失尊严的腐败服务。他就是想把组织的各项优质服务倒卖出去,可是卖给谁?谁买?提供服务的群众是否答应?暂未享受到优质服务的群众是否答应?已经满足于一般服务的群众是否答应?所有的服务都是为人民服务的,都是普惠性的,一分钱都不值,他有这个腐败的心,也没这个腐败的客观条件。所以说,在市场经济下,既能腐,更敢腐,也想腐,甚至不腐白不腐,还要想方设法地腐。在计划经济下,既不能腐,更不敢腐,也不想腐,道义人心要比腐败利益重要的多得多,唯恐避之不及。
计划经济里几乎不存在强取豪夺或巧取豪夺的现象,因为所有的物资与服务均在人民大众的直接监管之下,即所有的物资全部可溯源,所有的服务全部双向备案(服务与被服务绑定)。计划经济里没有资本家,所以市面上不存在囤积居奇。没有资本买办,所以国际贸易中不存在将属于人民大众的物资贱卖给国外机构或组织。没有税收,所以不存在人民大众性质的企业在海外某些小岛注册以逃避人民大众的监管。
强取豪夺是因为有强大力量的支撑,而计划经济里没有谁能够拥有足够的经济体量或以此对整体经济形成强有力的掌控,也不存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那样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相反计划经济实行的是人人平等、公平竞赛、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以弱胜强、以强带弱、锄强扶弱、刚柔相济、共同提高那样的人民当家作主、为人民服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类法则。
巧取豪夺是因为经济制度体系的系统性漏洞被少数人所把持和垄断(只有少数人才可以解释和修改),而计划经济几乎不存在经济制度体系的系统性漏洞,更没有被少数人所把持和垄断,相反一旦出现经济制度体系的漏洞,则是被大多数人所关心、监护并进行相关实践的深度改造。经济制度体系的僵化和腐朽,其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社会的私有制及其私有观念。巧取豪夺的背后是数千年以来人们传统习惯势力即传统私有制及其私有观念的巨大惯性。实际上,巧取豪夺要比强取豪夺更加隐蔽、更加黑暗、更加罪恶、更加疯狂,其对经济制度体系更具有破坏力。所以不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对内强取豪夺或巧取豪夺的,则交由本国人民公审;对外强取豪夺或巧取豪夺的,则交世界人民公审!
注: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1.蓝田书院经典传颂:你连什么是《计划经济》都没明白,就乱喷……
2.刘光晨:计划经济就是最优的资源配置方式
3.反者道之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世纪大搏杀尘埃落定
4.计划经济乃未来趋势
5.陈中华:论共产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张宏良:中国大妈与计划经济
7.李甲才:新中国计划经济的“活字典”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