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 正文

信仰的火焰

作者:朱子晴  更新时间:2025-07-20 08:32:29  来源:琢玉文学课堂  责任编辑:复兴网

  在渣滓洞阴冷的牢房里,江姐用竹金蘸着棉花烧成的灰烬与水调制的"墨水",在草纸上写下革命诗篇;许云峰在暗无天日的地牢中,用手指在石壁上刻画出信仰的痕迹。《红岩》中这些震撼人心的场景,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惊人的道理:当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足够强大时,肉身便成为了最坚固的堡垒,而肉体的牢笼反而成为了精神自由的广阔天地。

  在常人难以想象的酷刑面前,红岩烈士们展现了一种惊人的肉体超越性,那些足以摧毁常人意志的肉体痛苦,却无法撼动他们内心的信仰堡垒。这不是因为他们感受不到痛苦,而是他们将肉体视为暂时的居所,将精神视为永恒的存在。当特务头子徐鹏飞不解地问"你们究竟为了什么时”,他无法理解这些共产党人已经进入了另一个价值维度——在那里,肉体的痛苦不过是通住精神永恒的考验。

  《红岩》中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革命者在囚禁中创造的自由。小萝头在监狱中学习知识,难友们组织秘密学习小组,江姐绣制五星红旗……这些行为构成了对压迫者最优雅的蔑视,他们用精神的自由颠覆了物理的禁锢,将监狱变成了革命的大学。这种自由不是逃避现实的幻想,而是一种更为深刻的现实--当一个人掌握了定义自我存在意义的权力时,就没有任何外力能够真正囚禁他。

  铁窗镣铐可以禁锢身体,却无法禁锢那些比钢铁更坚强的意志。《红岩》告诉我们,人类精神的火焰能够照亮最黑暗的牢房,而信仰的力量可以让最脆弱的肉身成为不可摧毁的圣殿。在处这个容易迷失的时代,红岩精神依然是一盏不灭的明灯,指引着我们寻找真正的自由与存在的意义。

Baidu
map